看到這個標題的讀者應該會有兩種反應,第一種是,沒錯!我很認同小山姆說的,保險真的是幫助自己和他人的一項工具;而另一種則是,最好是啦!買保險就是讓保險公司和業務員賺走而已,我想,第二種人一定是身體非常健康也很幸運的那群人,所以從來沒有使用過保險,無論你現在的想法是什麼,借我三分鐘,讓我告訴你為什麼我認為保險能夠利己又助人。
保險商品的設計其實非常偉大,他運用的是每個人內心中自私的一面,反過來去幫助到他人,看似負面,實際上卻是雙贏的局面。
我們都希望萬一今天親人生病或是意外,有人能夠幫我分擔醫藥費,若更嚴重一點造成身故,能給我一大筆錢,好讓失去親人的痛不那麼苦,或是維持缺少一份收入的生活。
但如果是好友發生這樣的狀況,無論多麼好你也很難從口袋中拿出幾百萬跟他說,這筆錢我來幫你分擔吧,大多只能聽他訴苦或是請他節哀。
買保險區分為兩種狀態
首先,小山姆將購買保險這件事情拆分成兩個行為,第一個是繳交保費,第二個則是理賠,保險公司設計保費的方式就是透過理賠率等等的因素來做計算,算出每一位保戶應該要繳多少保費,萬一其中有人發生事故是可以拿大家所繳交的保費來支付。
助人
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用到理賠,這些人就是那些身體很健康,也非常幸運沒有發生過任何意外的人,這樣這些保費自然就被保險公司收走。(這裡先暫時不談終身型保險退還未使用保費的議題,以免過於複雜)。
但這些被保險公司收走的保費實際上是理賠給其他的保戶,在這樣的過程中其實間接地幫助到原本可能會因為家中經濟來源因為疾病或意外導致工作中斷的壓力,因為有了理賠金能讓他們正常生活下去。
這就好像我們定期捐款給慈善機構,讓他們運用這筆資金來照顧弱勢族群們一樣。
利己
萬一不幸的事情是發生在我們身上,某天因為一場意外,導致家中賺錢的人離開了,留下的房貸、車貸等支出頓時之間失去來金錢來源,我們投保的意外險或是壽險就派上了用場。
用少少的錢(可能是幾千~幾萬的保險費)可以撬動很大的槓桿(可能是幾百~幾千萬的理賠金),這就是幫助到自己及家人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