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下半部已更新)
記憶很奇妙,考試前我們想要記住課本的內容總是塞不進大腦裡,而那些想忘掉的前任還有失去親人的痛苦卻總在腦海裡揮之不去,這到底是為什麼?
一生都能好好記憶的作者Lisa Genova同時是一位神經科學家,她在這本書提到了所有關於記憶的知識,教你怎麼樣記得想記住的,忘掉想忘記的,也提到阿茲海默症是怎麼形成的以及該如何盡可能地避免。
小山姆將其中的重點整理成以下的內容,沒有時間看完整本書的也可以從這篇帶走一些知識。
上半部談記憶組成的方式竟然不一樣以及怎麼記得更多,下半部談如何忘掉痛苦的事還有阿茲海默症。
海馬迴是記憶的關鍵結構
海馬迴可以幫助你編織記憶,記住發生什麼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以及在哪裡發生,當海馬迴受損,形成新的記憶的能力也會受損。
而阿茲海默症首先受損的部位就是海馬迴,這就是為什麼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最開始的症狀就是記不得稍早發生的事或是幾分鐘前別人說過的話。
海馬迴在固化記憶的過程中需要花費時間,若中間被打斷,對於往後要提取這段記憶時就會有不完整遺忘片段的狀況。
舉例來說,拳擊手在場上對打時,若遭受對方攻擊頭部,賽後的訪問或許可以記得當下被打擊的感受和過程,但隔了幾天在詢問可以已經忘記發生什麼事。
記憶存放在大腦的不同區域中
海馬迴用來固化記憶,而記憶則存放在大腦的不同神經元和皮質當中,像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都可以對應到大腦中的區域。
回憶一件事情其實和當初發生時,大腦活化的是同一個部分
你曾經在回憶某件事情時感到雞皮疙瘩,彷彿回到那個當下嗎?
當我們在回憶某個經歷,可能是第一次和初戀牽手時,對方手掌溫暖的觸覺,在大腦中活化的觸覺神經元和皮質,其實和那一天牽起手來活化的是同一個區域。
注意力是記得某件事的首要條件
記憶的首要條件是有注意力在這件事情上,當大腦要形成圖像記憶時,分心會造成記憶形成大大降低的可能性,即使在大腦分心時固化了記憶,記憶的內容可能也不夠可靠。
正面思考真的有用,我們會記得自己關注的事情
因為大腦會記憶那些我們放注意力在上面的事情,所以我們應該留意自己平常都關注什麼事。
如果我們總是留意那些正面的事情,這些正面的經驗就會被固化成記憶,而如果我們情緒低落,看什麼事情都是負面的,這樣就很難把那些發生在生活中快樂的事情形成記憶。
你在意什麼,那些就會成為你的記憶,因此我們應該要多去尋找那些散落在生活中的快樂小片段,收集起來成為自己的快樂記憶。
要怎麼記得更久、記得更多?
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就是「你知道的事」,是你學過的知識,你對生活和世界知道的事實,是和生活經驗無關的記憶。
到學校上課、自己上網自學、看書,這些行為所形成的記憶都稱之為語義記憶。
間隔記憶
如果學習的總時數一樣,將知識分散在多天學習可以讓海馬迴有更多時間固化記憶。
重複測驗
比起反覆的學習看一樣的內容,重複測驗的方式可以讓你記得更久。
重複測驗自己答案的過程會再次的啟動記憶的神經迴路,進而強化記憶。
賦予意義
大腦很難記住那些無聊又沒有關聯的事情,將學習到的事物賦予意義,把你想記住的東西和你在意的事情連結起來,或是編一個故事,都能讓你記得更牢固。
重複學習讓記憶不斷活化就不容易忘記
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提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記憶回隨著時間遺忘,而24小時後遺忘的速度逐漸平緩。
而我們可以透過刻意練習的方式,讓儲存在腦中的知識不斷地重複提取,而遺忘的速度也會愈來愈慢。
為什麼我們記得初吻的細節,卻忘記上禮拜五的晚餐?
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和個人的經驗相關,並且總是關於過去,像是初吻的場景、面對親人的離世、第一次搭飛機的經驗…等。
情感愈豐富,記憶愈生動、愈仔細,也記的愈久
我們容易長久記得的是那些充滿情感的人生體驗,像是面對失敗、死亡、結婚、出生…等。
一情緒和驚喜會啟動大腦的杏仁核,而杏仁核受到刺激就會發送訊號給海馬迴,告訴它此時此刻的事情很重要請務必要記下來。
而且這些充滿情感的回憶通常對你來說很重要,因此你會不斷地回想,在回想的過程中就記得愈加牢固。
相對來說,那些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對你來說一點也不重要,甚至沒有什麼感覺,像是禮拜四的晚餐吃什麼,大腦就不會記得。
情節意義多發生在15-30歲之間
在15-30歲之間,我們會有許多的「第一次經驗」,像是戀愛、上大學、工作、買房、生小孩、面對離世,而這段時間內發生的這些事對我們的生命產生重要意義,大腦對於有意義的事情記憶特別好。
如何增加情節記憶
增加情節記憶的方式就是順應著大腦記憶的習慣去改變作法,像是:
- 擺脫例行事務
- 選擇到沒去過的城市旅遊、沒體驗過的餐廳度過週年紀念日。
- 重複提取記憶
- 照片和影片記錄生活、寫日記、腦海中重複回憶都是重複提取記憶的方式。
- 用心感受
- 暫時離開電子產品,並增加注意力用心的去感受身邊周遭發生的事,讓記憶強化。
[…] (本篇的上半部請點擊此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