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分享了納瓦爾寶典中,關於如何快樂的部分。
今天分享「如何致富」,雖然金錢和快樂不一定成正比,但金錢換取到的時間,可就和快樂有很大的關聯。
Naval Ravikant最知名的推文How to Get Rich (without getting lucky)超過8.5萬次的分享,今天想要將重心聚焦在這段推文重複提到的「槓桿」這件事上。
Naval很明確地告訴大家,沒有使用槓桿的人會和使用槓桿的人相差數千甚至萬倍。
人生的最終目標就是自由
所謂的自由就是,我們可以選擇我們想做的事、拒絕不想要做的事情,以及不被自己的情緒或是外在擾亂內心的平靜。
自由需要很多錢嗎?
其實不一定,如果一個人的月薪只有4萬,但他每個月的支出只有3萬,而且他幾乎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這也是種自由。
雖然上面的例子也是自由,但卻很少見,因為找到喜歡的工作不是那麼容易,而且人一定有慾望,想要買房、買車、出國旅行…等。
這時我們就要想辦法獲得財富,但請先別急著一股腦努力工作,因為有可能會讓你離目標愈來愈遠。
別再傻傻的努力,更重要是正確的判斷力
判斷力是知道自己現在的所作所為,會造成哪些長遠的影響,並做出正確的決定。
Naval給大家一個如何選擇的方法:「選擇眼前看似困難的道路」
當眼前有兩個選擇,而且你都想嘗試的時候,選擇短期比較痛苦的那條路。
我們都知道重訓可以預防老年骨質疏鬆和肌少症,
但每次運動完後的肌肉酸痛讓你去個幾次就放棄了。
不如坐在電腦桌前或是和朋友聚餐比較輕鬆。
這是因為人類習慣躲避痛苦並高估短期快樂帶來的效益。
如果我們總是選擇大腦習慣且舒服的方式生活,隨著時間過去,回頭一看。
會發現自己仍然停留在原地,甚至是向後退。
所以先確認自己的職涯方向,是否屬於短期痛苦,長期具有成長力的,再開始努力。
如果搞錯方向,那只是白忙一場。
Naval也給了大家另一個關於職涯和理財的建議,那就是必須要好好使用槓桿。
槓桿1-擁有股權
如果沒有股權,那你的收入和時間就會產生緊密連結,幾乎所有領薪水的工作都是如此,你必須要投入時間才能換到收入,這樣你永遠沒辦法自由。
擁有股權,就是擁有部分的公司,當你在度假或是睡覺時,公司還在替你工作,才能夠持續有收入。
創業或是投資股票市場都是擁有股權的方式。
而後者是大多數人比較容易做到的。
槓桿2-選擇槓桿工作
除了將部分收入投資股市之外,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自由,那你必須選擇有槓桿性的工作。
即使你的薪資很高,像是醫師、律師或是高薪的工程師,仍然在用時間換取金錢。
這些高薪職業的優勢在於,他們可以投入更多金錢在股市中,更快達到致富。
然而大多數的受薪族,卻很難如此。
這時另一條路線就是選擇具有槓桿性的工作。
這類型的工作本身就有極大的自由,投入的時間和薪資收入也不成正比。
Naval將工作歸類成「創造」和「銷售」兩類,兩者層面都很廣,底下只是舉例
創造包含:打造新的產品、服務、流程…等。
銷售包含:把產品賣給客人、行銷、溝通、甚至是激勵他人…等
你可以發現,這兩條路的起步都不容易,通常都沒有固定薪資。
不過當做起來後,收入和投入的時間將差距極大。
延伸閱讀: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選擇差不多的路
槓桿3-利用新世代槓桿
所謂的新世代槓桿就是零邊際成本的產品。
零邊際成本的產品包含:寫程式、寫書、錄Podcast、寫文章…等。
這些都不需要經過任何人的允許就能夠使用,透過上述的槓桿,可以讓你的想法、點子傳播給成千上萬的人知道,並且不需要花太多成本,大家都應該要去嘗試建立這樣的槓桿。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現在很多企業以及銷售產品的業務,在經營Instgram等社群軟體,甚至連醫生、律師也都擁有自己的粉絲專頁看出新世代槓桿的力量。
保持耐心等待成功
每個人都想一夕致富,而且現在的世代愈來愈講求效率,但成功要立即見效是不可能的。
你唯一能做的事情是充滿熱情的投入,然後運用自己的知識以及槓桿,等待複利發酵。
最重要的是,不要去計算時間,這會讓你感覺過得更慢。
如果你一直算時間,在成功之間,你就會失去耐心並且放棄了。
後記:你運用幾項槓桿了?
納瓦爾寶典絕對是帶給我生命最大改變的書,他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以及接下來的道路,我意識到如果再走同樣的路,30、40年後回頭看,註定會後悔當初的決定。
很慶幸自己在接近30歲的時候讀到這本書,也再幾年前陸續地做出改變。
首先,我開始踏入股票市場,選擇的是美國以及台灣市場以科技股和大盤為標的,這是我第一個槓桿。
接著,我選擇加入壽險業擔任保險業務員,收入和時間開始脫鉤,並擁有許多自由時間,這是我第二個槓桿。
最後,我經營自己的部落格、社群媒體(Instagram, Threads…等),還有正在籌備的電子報,我想將這幾年學習,以及持續在學習知識分享給還不知道的讀者,讓他們也愈來愈好,這是我第三個槓桿。
現在在做的就是持續在這三個槓桿上努力,等待時間和複利發酵。
讀到這裡的讀者也可以審視一下自己共打造了幾項槓桿,現在開始永遠不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