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國度

多巴胺國度,如何戒除成癮?找回內心快樂的終極方法(上)

(文章下半部分已更新)

你成癮了嗎?

提到成癮可能很嚇人,這個名詞過去只和海洛因、安非他命等「毒品」產生關聯。

然而我們或許早已成癮,手機不在身邊就就開始焦慮、每晚都需要兩杯威士忌才可以入睡、連續一週看Netflix到凌晨三點才上床,這都是對於現代「毒品」上癮的症狀之一。

Anna Lembke醫師透過自身幫助成癮患者的經驗,寫下<多巴胺國度>這本書,在讀過兩次之後我將成癮的原因、過程以及解法整理成以下內容。

寫完後發現文章超過4000字,因此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說明成癮的原因、過程,下半部說明該如何戒除成癮並奪回自主權。

希望在這個充滿誘惑的時代底下我們都能戒除成癮找到內心的快樂。

小山姆自己的成癮症狀

在文章下半部會提到關於誠實的重要性及幫助性,因此在一開始我想先和各位讀者說明我自己的成癮症狀,告訴大家其實你們並不孤單。

小山姆成癮的物質是社群軟體,IG, FB, YouTube, Threads都屬於其中,我曾一天花超過10個小時在上面,不斷地在這幾個App之間互相切換。

每當看完這些社群軟體,我的內心就感到一陣空虛,除了羨慕誰誰誰又做了什麼之外,沒有感到任何喜悅,但我還是會沒有意識的解鎖手機,點開那幾個軟體,陷入輪迴當中。

更不用說在排隊、等紅燈、等餐廳上菜時都在看手機,如果你問我剛剛看了什麼,坦白說我並不知道。

會發現自己成癮並且正視它是因為某次在和朋友聚會時,對方明明在講話,我卻不自覺得又拿起手機看其中一個社群軟體,當時的女朋友在事後告訴我,覺得我這樣很誇張,也非常不尊重對方。

我才正視自己真的成癮了,陷入人際關係、焦慮等問題,也正式走向戒癮之路。

在當時還沒有這本書,所以我用最暴力的方式解決,也就是刪除app一個月,在這期間我重新找回快樂以及生活重心,我以為我已經不一樣了,所以把app一個個安裝回來。

我錯了,隔一段時間後又故態復萌,我就在戒斷和上癮之間不停來回。

直到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了解,原來戒癮是有步驟和方法的,所以如果你曾經或是現在仍然對某個「毒品」上癮。

別灰心,希望這篇文章能帶你開始走向成功戒癮的第一步。

環境讓我們更容易上癮

無論是物質或是資訊提供的速度愈來愈快,我們有疑問要馬上得到答案,我們網購當天就要到貨。

在這樣方便的時代中,讓你可以馬上產生滿足感,但也讓現代人失去尋找答案的受挫力和耐心。

除此之外,比起過去19世紀工業時代或更早以前的農業時代,現代的休閒時間多上許多,也同時產生更多無聊的機會,進而追尋其他可以刺激的事物。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快樂?多巴胺是什麼?

多巴胺是大腦參與獎勵流程的神經物質,簡單來說當多巴胺受刺激被釋放時你會感受到快樂,那我們是不是想辦法找到能夠釋放愈多多巴胺的事物愈好呢?

底下這張圖是不同行為多巴胺的釋放增量,可以看到安非他命的快樂程度是勝過性高潮10倍,能否一直透過安非他命達到快樂,不需我多說,我想大家都有答案。

各物質多巴胺含量越高成癮性越高

根據研究顯示,那些能夠刺激多巴胺釋放愈多、愈快的物質的成癮性也愈強。

爽完會帶來痛苦

除了知道多巴胺是快樂的來源之外,還發現大腦在處理快樂和痛苦的地方是重疊的。

快樂和痛苦就像是翹翹板的兩側,彼此成為拮抗作用,當多巴胺遭受到刺激愈大、愈快我們感受到的快樂就愈多。

但大腦為了保持平衡的狀態,痛苦會開始隨之而來,並且會矯枉過正的問題,保持平衡後還會稍微向痛苦端傾斜。

而當初快樂來得多麼快,痛苦就會用同樣甚至超過原本速度前來。

怎麼感受不到快樂了

在反覆地暴露在同樣或類似的愉悅刺激之後,倒向快樂那端的傾斜角度會開始變弱、變緩,而事後發生痛覺得則會變強、變長,這就是科學家所提到的神經調適狀態。

神經科學家諾拉.沃科夫(Nora Volkow)的團隊證實長期使用高多巴胺物質會讓多巴胺呈現缺失的狀態。也就是說你會發現原本能讓你感到快樂的事情,卻再也無法喚醒心中的愉悅。

此時就會開始陷入成癮某事物的狀態,要獲得同樣的爽感,只能透過增加量和頻率來獲取。

成癮會造成大腦永久性改變,但仍有彌補機會。

在臨床工作上,作者發現苦於嚴重成癮者即便經過多年的戒斷,也會只因為一次的破功就前功盡棄,掉回到強迫性的癮頭中。這背後的原因或許就是長期使用特定藥物產生的增敏效果,就是因為早先用毒仍留有的遙遠迴響。

成癮仍然有救,大腦可以創造出新路徑

好消息是,雖然成癮的狀態造成腦部改變不可逆,不過仍有可能創造出新的神經網路來繞過這些受損的區域,利用新的突觸路徑來創造出健康的行為。


上半部的內容就先到這邊,下半部將告訴你如何按照步驟戒除,並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行動可以戒除的更快,也不再容易掉回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