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礎觀念是做任何事情都必備的項目,就像是把地基打穩後才能蓋房子。
我相信你的工作上的專業也一定有最重要的基礎觀念,是新人進到這個行業必須先瞭解的。
而保險也有基礎觀念,只要你能理解今天文章要說明的三項觀念,後續在和業務人員規劃保險時會更加順利,也能在相同的頻率上對談。
請將保險視為生活支出的成本之一
有一群人的觀念是,我有多餘的錢再來買保險就好。
帶著這樣觀念的人,通常都是沒有保險,不然就是以前家人幫他買好保險的人。
因為保險的特性是,當你使用到你才會知道它的重要性。
並不像花錢去餐廳吃飯、出國玩、買最新的iPhone,這些實體碰得到、感受得到的東西。
你應該將保險費當成是生活支出的一部分,規劃一定比例的薪水在保險費上。
想著萬一我今天因為生病或是意外,需要一大筆支出或是暫時無法工作時,會有人來幫我支付這筆費用,因為我平常有給他一筆錢(也就是繳保費)。
不過保險當然也不是有買就好,更重要的是保障的內容和額度,可以參考此篇文章。
保險不是投資,不要想如何才能將保險費賺回來
第二個觀念也是很多人會有的,我要如何把保險費賺回來?什麼保險投資報酬率最高?
這是錯誤的將投資觀念帶到保險上,如果要談投資報酬率,那一定是投保後馬上生一場需要一輩子治療的重病,或是出了非常嚴重需要一輩子照護的車禍。
我想這兩種狀況都不是你想遇見的,保險完全沒有用到才是最好的。
這就回歸到第一點,把保險當作生活的支出成本,購買萬一發生風險的狀態和安心感。
投資是投資,保險是保險,這兩者請務必要分清楚。
不然你永遠會覺得保險「不划算」,所以不要買保險。
最好購買保險的時間是10年前,再來是現在
這句話是改編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小山姆認為買保險也是如此,10年前沒有買到當時候保費和保障的保險,就只能趁著身體健康的現在買保險。
不然當你下次再想到保險時,通常已經是需要用到的時候了。
而那個時候大多都是無法承保或是延期承保的狀態。
保險這種違反人性的商品設計,需要透過正確的觀念去讓你面對它。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而後面兩項(病、死)都和保險相關,現在不面對,就是未來某一天面對,但到了那個時候,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