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單健診

保單健診是什麼?誰需要保單健診?3步驟教你如何做保單健診。

小山姆在開頭想問讀者三個問題:

  1. 萬一今天因為疾病住院,醫生表示要用到自費的醫材和藥品,你的實支實付額度有多少呢?
  2. 如果罹患癌症,在確診當下會有多少一次金理賠?
  3. 假設不幸身故,壽險會理賠多少?

如果這三個問題都回答的出來,那保單健診對你來說就不需要了,因為你非常清楚自己的保障有什麼。

相反的,如果不清楚,最好就需要做一次保單健診。

今天的文章看完後,你會得到以下的內容:

  1. 保單健診是什麼
  2. 誰需要保單健診
  3. 怎麼做保單健診

保單健診是什麼?

「保單」也是我們資產的一部分,平常你會去檢查存款餘額夠不夠、股票或基金帳戶價值有多少,但有發現嗎?你很少去看「保單」裡的保障有多少。

「健診」就像是醫生問診,要先了解病人(保戶)的狀況,才知道如何對症下藥(是否需加保或已足夠)。所以說,如果有業務員在還不知道你原本保單的內容,就急於推銷你購買商品,這就像是醫生還不知道你哪裡生病,就開了藥請你回家吃一樣。

我想大部分的讀者以及小山姆的客戶,除非是保險業務主動來說要幫你整理保單,不然下次再關心起保障有多少時,決大部分已經在醫院或是正要前往醫院的路上。

而這時候再了解自己的保障其實也沒有太多意義了,因為保險只能夠在健康的時候投保,當到了醫院,醫生跟你說這次住院自費需要花20萬時,而實支實付只有10萬的額度,也只能夠接受現況。

誰需要保單健診?

其實最建議的方式,是每年做一次保單健診,因為保障平常看不到,只有在用到時才會感受到他的重要性。

透過每年的定期健診,就好比身體健康檢查,可以再了解一次自己現有的保障。

除此之外,保險隨著時代變化,發展出不同的商品,像是:重大傷病險、失能險、長照險,都是在近十年左右出現的,而疾病失能險更在今年7/1後因法規修正,目前已無此項商品了。

當身份轉換後,就更需要做保單健診。

當身份轉換後,你的責任和可承受風險的程度就改變了,這時候就務必要做保單健診,舉例來說:

學生→出社會工作

工作後開始掌控自己的收入、支出,在存款還不多的情況下,再小的風險都可能讓你入不敷出。

假設上班騎車遇到一場車禍,造成小腿骨斷裂,需要休養一個月。除了收入可能暫停之外,自費的鋼釘落在12~18萬之間,病房費則可能落在3000元/天左右。

這時就會面臨,房租、水電等日常開銷要支出,又多了醫藥費,更暫時沒有了收入,這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就是最大的風險。

因此在保單健診的部分,就要特別注意意外險、醫療險還有實支實付的額度是否足夠。

單身→結婚成家

有了家庭之後,不只是要為自己負責,更要承擔家中的責任,除了養育小孩的費用,可能還有房租或房貸、車貸等支出。

萬一今天不幸罹患癌症,或是疾病、意外造成的身故,最糟的情況是需要請人照顧,而保險卻和單身規劃的相同,這樣就會造成另一半的負擔瞬間加重兩倍以上。

因此在結婚後身份的轉變,保單健診需要特別注意重大傷病險、長照險、壽險、醫療實支實付等額度是否足夠。

怎麼做保單健診

保單健診的步驟很簡單,三個步驟就能夠完成。

第一步:找出保單

  1. 找出以前投保的紙本保單。
  2. 如果保單遺失,但知道自己投保哪一間公司,可以下載各間保險公司的APP註冊查看。
  3. 下載保險存摺APP,並支付100元費用查看。

第二步:輸入至保單健診軟體

(投保公司、主附約商品、投保時間、保費、是否做過契約變更增減附約、要被保險人、受益人,這幾項是最重要輸入保單健診軟體的內容。)

  1. 自行透過外部網站建檔,像是:保險e聊站(非業配),但缺點是有些較新商品的找不到、商品條款也要自行查詢,遇到看不懂的沒有人說明。
  2. 找到信任的業務員協助,通常保經或是保險公司都有購買軟體,就可以請業務員協助建檔,甚至是可以幫忙說明。

第三步:輸出統整表

保單健診軟體可以將各家保險公司的商品整理成統整表,清楚地看到各個項目的保障有多少,像是住院一天理賠多少、實支實付額度、罹患癌症理賠金額、壽險額度…等。

透過統整表可以了解自己的保障是否有不足需要補強,或是額度已足夠。

此外也可以產出未來的保費表,讓你知道每年的保費會如何變化。

看完今天文章的讀者,如果發現自己回答不出最前面三個問題,或是正值身份轉換的時期,趕緊做保單健診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